
-
新闻资讯>>更多
-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Email:jinding2002@163.com

能文善画的青年才俊
创建日期: 2017-10-06 创建人: 陈彪
黄戈
青年学者型画家
简介
1975年生于天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艺委会委员。获得2017年江苏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专著《傅抱石画学思想研究》、《渐染华风——中韩绘画交流的历史呈现》,专业论文若干篇。
和黄戈相处,你绝对没有任何的疏离感。
他不高的个头,温暖的眼神。偶尔遇见,总见他提个小兜,点点头,打个招呼,也不多话。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似乎不善言辞。
但黄戈又极善言辞。在他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他思维的灵敏度,言辞的流畅度令人讶异。有时候我们就一些学术问题探讨,他常常口若悬河,几个小时滔滔不绝。
黄戈是国内研究傅抱石的知名青年学者之一,现任傅抱石纪念馆副馆长。同时还是一位具有专业水准的山水画家。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创作实践相辅相成,造就黄戈绘画独特的审美品格。黄戈在绘画创作中的取向非常坚定,那就是坚守传统文化正脉,不图偏门,不走捷径,他要求自己对传统笔墨作最大限度的深层体验,但是不因循保守,而是力求以传统笔墨书写现代精神。他的画里,从文人画一贯追求清淡雅逸的视觉传统中突破出来,强调审美体验的冲击力和震撼感,凸显骨法用笔,将绘画本体的笔墨意识和富有时代感的绚丽色彩有机融合,作品呈现大开大阖的章法、雄浑厚重的气势。樊波评价他:“我们从黄戈的努力中看到画坛正在展露的年轻而纯粹的力量,看到一种正在生长和逐步明确起来的个性。他的画正由一种均衡格局走向凸显的势态,正由一种涵容平和的体量渐渐显示出某种尖锐的锋芒,多样的笔趣也似更为倾向于贴合心性的自如贯通的抒写——总之,这里预示着某种令人期待的希望。
相识
和黄戈相识多年,他的沉潜和勤奋有目共睹。作为江苏绘画界为数不多的能文善画的实践型学者,理论学养的深厚,绘画技艺的扎实,奠定了黄戈作为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的基础,而一幅天生暖人的热心肠又令他收获了极好的人缘。他曾经为了帮助一位师妹撰写专著,将自己千辛万苦搜集到的宝贵资料悉数相赠。有一次我无意提及想拜会一位学界同仁,他竟然记住了,并在一次小聚中特地邀我前来。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他没有时下许多学者的酸腐和保守,而是敞敞亮亮,胸怀坦荡。对于同事、朋友总是耐心而周到,对别人的帮助也似乎总在有意无意之间,不给人任何的压力。他在自我专辑中曾感谢师友们的厚爱,情真意切,而我看来,正因为他的善良敦厚,才令他收获这样真挚的师生情,朋友情,从而为他在人脉和艺术追求的双重道路上奠定更为宽广的铺垫。
黄戈又是沉稳和低调的。他形容自己是个极其无趣的人,只想揣个兜,笼个袖,站在门口,看看外面的世界。确实,他的生活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而在这仿佛索寡淡泊的背后,却是一项又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学术成果,以及绘画技艺上精益求精的探索和突破。老子曾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即对自然的顺应看起来无所作为,其实无所不为。黄戈早就将中国哲学里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入他的血液之中,他的宁静淡泊、自然祥和,并非真的无为,而是来自内心的深厚修为,是对该坚持和该放弃之间一种明确的取舍,使得他能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朝向自己既定的目标。
外表的无为其实是内在的有为,
又因其淡泊的姿态,
而具有不争之争的大智慧。
他就像清晨的一缕阳光,
明亮而不耀眼,
持久而不张扬,
淡淡的,
仿佛不经意间走进你的世界,
带着一股来自久远的温暖气息。
令我想起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在黄戈身上,你感觉不到时下青年人惯有的浮躁,而是一种举重若轻的的慢力量,不愠不火,却蕴藏了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定力和坚持。我祝他在日后的艺术之路上走的更加踏实而长远!
作者介绍
王飏,女,江苏省国画院副研究馆员,东南大学艺术学硕士。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