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更多
-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Email:jinding2002@163.com

山水清谈——五位专家共谈传统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
创建日期: 2019-12-09 创建人: 陈彪
众所周知,江苏的中国画传统举世公认,几乎半部中国绘画史是在江苏地域写就的,
特别是江苏的山水画传统流传有绪、延绵不绝,
发展到今天无论画家还是画作,有太多太多的话题与故事。
而江苏山水画的特点就在于传统坚守与时代创新的兼容并包、合二为一。
受江苏教育频道《艺术之窗》栏目邀请,笔者有幸与几位深受“新金陵画派”影响,
又对传统山水画有长年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几位著名山水画家魏镇、徐善、徐建明、顾宪
共同探讨传统山水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个看似宏大的学术问题以“雅集”的形式轻松的得以呈现,
这里少长咸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乐融融,
现在就让广大观众听听专家们如何畅谈传统山水画的前世今生、内在风韵的。
虽然时间不长,大家却能在平和、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讨了传统山水画与“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传承方式与创新道路等等实际性的话题,
看似闲谈,却能深入本质,反映出画家们温儒醇和、自信淡定的艺术观念和学术立场。
总之,我们江苏的山水画传统是极有“儒雅”风韵的。
“儒”能体现以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为己任的仕人精神,“雅”能蕴含江南水乡文化的清丽脱俗、灵秀俊美。
这种审美趣味也成就了江苏的山水画传统的价值取向:
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感悟,对传统笔墨高品质、精致化的追求,对书卷气息历时性的坚守。
这种天然的气质和历代江苏山水画的传承脉络都让今天的江苏山水画家们有意无意间充满了对历史韵味的执着眷恋,
对家国情怀的无限遐想,对责任担当的自觉诉求。在这种充满儒雅灵秀品格的背后,
今天我们江苏山水画家们所应肩负的历史担当究竟是什么?足够我们思考。
文——傅抱石纪念馆馆长 黄戈
1975年生于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艺委会委员,
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首届南京百名优秀文化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
曾获200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高层论坛优秀论文奖、“徐悲鸿奖·新世纪第二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金奖等。
专著《傅抱石画学思想研究》、《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傅抱石》、《渐染华风——中韩绘画交流的历史呈现》等。
专业论文若干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日报》转载。
东风一样翠红新
无限青山水重流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