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评论
-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Email:jinding2002@163.com

巧拙轻重任腾挪 胸中自有万点墨
创建日期: 2014-10-28
文/灵 子
刘守瑶,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是题材广阔,技巧超逸,情趣隽永,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多年来,他勤孜不懈地深入生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自然的奇观壮景,书收笔下。借景抒怀、锐意创新、意境不凡、富有强烈的魅力和活力,给人以雅俗共赏、不同凡响之感。
五代时期大书画家荆浩指出:“笔使巧拙,墨使轻重。”几十年来,他的笔墨技法因之线条流畅、刚柔相济、巧拙相称,对比协调、美不胜收。刘守瑶对于绘画驾驭笔墨在巧拙、轻重的结合、变化方面皆能运用自如,无论是泼彩山水还是小品都能别出心裁而自成一格,其新意俱是严谨的法度,非常耐看,且启人寻思。
当我第一次走进刘守瑶画室,犹如置身在一片云蒸霞蔚的仙境里,藏匿着的心思透过心中层层雾霭冲了出来,连眼神都瞬间变得温柔而贪婪——观好画如饮甘露!他画室中四壁皆画,远山近水,民居村落,星罗棋布;四季荷塘,水墨淋漓,气韵生动;山水画大气蒸腾,翠色欲流,整个画作远中近景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真是一片仙境任西东。这使我彻底改变了水彩画是西洋画、小画种的陋见。我强烈地感受到刘守瑶先生有化合之功,他的绘画构成要素复杂而神秘:蕴含着油画元素中的具象精微之美;水彩画元素中的形式意象之美;中国画元素中的文化意境之美。回家后我在本子上记述了如下感受:刘守瑶先生是一个色彩圣手,出色的钓梦人亦或浪漫的诗人,他用画笔写诗,描绘心灵的憧憬。观刘守瑶先生的画,巧拙轻重间写气图貌,随物而婉转,图形有声,神气形貌已尽其姿态。在他笔下,呈现着大自然的万千气象:秀美的村野,古老的民宅,春夏秋冬四季之意境均昂扬着诱人的壮丽。色彩与构图效果的浑然一体,增加了莽莽苍穹的无限生机,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图式,其冲击效果似乎经历了一次审美观念的脱胎换骨的冲撞!
在刘守瑶先生笔下,水质如诗,繁华如歌,水天一色,水与花的肌肤纤毫毕露,渲染着他那超然世事的物外享受——澎湃的激浪,倾泻的波涛,静谧的湖面,均能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冲动和激昂,增强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从而体现生命深处的快感和震撼力,并在分享画家的审美快感中接受大自然的诉求和说服,感受着大美化合,万象晴明的愉悦。这使我想到了唐·宋之问《雨从箕山来》诗句:“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我曾为刘守瑶的画风纠缠着,编织着我的梦境,渐渐地我领悟到这是一种综合艺术之大美,打破了门户之见,把国画之意,西画之境融入个人思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中,把读画者带进五彩斑斓的时空隧道,品味融化之后的新颖独创和画家笔下的“世外桃源”。
宋人洪咨夔说:“君子之学,日进而日新,日新而日化,进则入,新则道,化则天。”这对画家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化合之功,还要学识、功夫,以及鲜明的个性特点。有评论家说,普及书画是一件好事,但现在中国画题材千篇一律,功夫又不如古人,如不创新,已到了穷途末路,味同嚼蜡,大有笔墨泛滥之势。我想刘守瑶先生已经发现了这点。他说过,百人画竹,千人画梅,万人画荷,画牡丹者更是星罗棋布......如何师古、传承而又突围出来,成了萦绕刘守瑶先生心中的新命题。
一次和刘守瑶先生茶叙,他说,现在干什么都不容易,画好画也难,但要沉下来,冲出某些藩篱,否则很难创作。他说在这方面我坚持四条:一是坚持每天读书,师古而不仿古;二是坚持创作,注重写生,让画作充满生活的感受,从大自然中找题材,旭日东升、山川河流、烟雨茫茫、古村寒梅等,无不蕴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本真向往;三是没有新意不画,个人感觉好的作品,无不以此为标杆,“胸无激情不谋划,画无新意不收笔”;四是不快活时不画画,比如心烦意乱、冗务缠身,很难静下来,画也画不好,很容易造成画面陈旧,色彩堆砌。他说,快活是一种感觉,心到神知,心到手知。刘守瑶先生受聘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为名誉教授,荣宝斋特聘画师、香港各家画廊签约画家,其事务繁多可想而知,但他仍是高产画家,且水彩画、中国画并举。其知识、视野、修养、境界从哪里来?我得出的结论不外乎四条:一是刘守瑶饱学,读书如“吃书”,从先秦后汉、诸子百家到国外名家莫奈、梵高、丢勒、透纳,以及中外美术史等,无不涉猎,融会贯通;二是视野阔大,走遍万水千山;三是天赋,这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他天赋聪颖,性格豪放,风流瀟洒,才情满身;四是勤奋,刘守瑶先生说,有时想画画了,那真是“5加2,白加黑,”即每周5天加双休日、白天加晚上,多少年了,寒来暑往,经常这么干。我不由感叹唐人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用在刘守瑶先生身上,恰如其分。
尽管刘守瑶这么繁忙,他每年还要抽出时间去采风、写生。他去过黄河故道、皇藏峪、婺源、黄山、齐云山等地。刘守瑶先生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来这里可汲取营养,体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壮美。祖国山川雄奇,江河秀美,有永不枯竭的诗画创作资源,挥洒着无穷无尽的创作动力和思维张力。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自然是真实的生命存在,也是画家创作的源头,赐予画家无穷无尽的创作正能量。
刘守瑶先生正值甲子之年,知识储备,经验积累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是书画创作的黄金档期。我观刘守瑶先生的画有感而发:“巧拙轻重任腾挪,胸中自有万点墨,水天一色远山痕,仙境如画已忘我。海岛水色,迷离光影,落寞秋林。空灵蓝雾,拍岸浪花,梦幻浮沉。叹风轻明月,水面似镜,意象纷纷。念湛蓝四季,鸥鸣浪卷,辉映万点星。醉蓝中,诗境界,物华新。天涯咫尺,山水相连。大写意,虚实相亲。望斑斓秀美,恬淡恢弘,万象幽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