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术家
  • 新闻资讯
  • 艺术品展示
  • 艺术品评论
  • 一城一故事·水韵画江苏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艺术评论
    • 最有价值的遗产是什么?
    • 既怡情又积累财富的投资
    • 值得发掘的投资宝地——中青年艺术家
    • 艺术品投资的新技能
    • 邂逅工笔,静听荷语
    • 我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认识——卢力彬
    • 半谷泼彩,守山瑶墨
    • 一山一水一世界
  • 电话:025-84718003

    Email:jinding2002@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艺术评论

古朴中见高雅 细微处见正大

创建日期: 2014-10-28

文/陈  彪

    卢力彬先生,一位运笔如神的、具有军人风骨的艺术家,他的书法风格古朴、正大、高雅。卢力彬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碑隶、楷书还是行草,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斗笔榜书无不显现出古朴之形态,其线条之遒劲,有的若竹林临风,有的如古崖老藤,自然天成,字里行间,乃至抒轴成章,其古朴之气扑面而来,这就是曾有过军旅生涯的书法家浩然之正气的自然流露。
    我认为,凡是书法家都必须具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否则就不可称之为真正的书法家,至多只能称之为书匠而已。风格的形成除了天赋,书法功底外,关键因素是个人的修行。修行,此处特指对书法的如痴如迷的,虽九死而不悔的苦苦追求,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需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得失,甘于寂寞的追求书法的真谛,真正是难能可贵又难能可贵的。而我所认识的书法家卢力彬先生是这样的一位书法追求者,他七岁搦管,八岁能为自家和邻里书写春联,至今卢力彬先生已至知天命之年,依然别无旁骛,倾心书法,因而也形成了他的书法风格。
    读了卢力彬先生的作品,不论是他的惬意小品,还是运筹帷幄的宏篇巨幅,总给人一种如沐古风,如遇先贤的感觉。我认为这真正是中国书法之幸。中国书法其内涵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和释家的精神,在中国书法中都有如影随形的体现。因此,书法的古朴是书法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书法家的尚古,习古,研古以至汲其精髓,融会贯通,熔古铸今,蜕变而出新。卢力彬先生于中国书法,沿流溯源,苦苦追求以至今日四十余年矣!但至今他依然沉心于中国书法历代书论之述著,陶醉于大家碑帖之研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游于书法浩瀚之海,孜孜不倦,如醉如痴,因而我每观赏卢力彬先生的书法作品,总有如拜古之大家先贤之感。
    由此可见,卢力彬先生走的是书法正道,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视名利如浮云,既如,他在部队已是团职军官,但转业时拒绝所有权力安排,只求到书画部门做普通一员,以自己的作品坚守传统阵地,不和狂怪的书风同流,从而成就了他的古朴正大的书法风格。古朴正大是中国书法家的正道,是必经之道,是无法跨越的,只有沿着这条康庄正道才能走出成绩,走出境界,登堂入室,以至登大雅之堂。卢力彬先生沿着这条正道跋涉了四十余年,颓笔成丘,废纸如山,书法之内精研苦练历代名家碑帖,书法之外,苦读儒、道、释大师经典,谦虚好学,转求名师,又广泛阅读诸子文史,诗词歌赋,业内人常说他,研练书法练到不知严寒酷暑,读书往往读到夜不能寐。天道酬勤,久而久之,其学养渐厚,人品日高,书风趋雅。
    所谓书风的高雅,我认为应是整幅作品要规整、开阔、中和、统一,犹峨冠博带之鸿儒,但又不乏灵动、放逸,心手相应畅利自然之美,如江河运行,虽千回百转,然后纳于大海,形成洋洋大观,此其一也;其二,书法的高雅要意境,深邃丰富,使人品之不尽,味之无穷,每每让人在其作品前驻足凝思;其三,要有诗的韵味,散文的纵逸,不拘一格,方不一定中矩,圆不一定符规,常常游于方圆有无之间,适意挥毫却不逾矩,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此所谓自得书之玄妙,妙趣层出不穷。其四,作品要有节拍旋律,有人说,书法是流在纸上的音乐,好的书法,通过其布局谋篇运笔快慢畅滞,提顿牵连,用墨的枯实浓淡洇焦以及黑白疏密等技法,使作品产生节拍旋律之美感。欣赏一幅上佳的宏巨之作品,就像让人欣赏一出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我读卢力彬先生的作品,常常被其作品的高雅的韵律所激动,尤其是他近日创作的书法巨幅力作:毛泽东的词《长征》给我的震撼尤为强烈。
    我观赏了卢力彬先生的书法作品后总体的感觉就是:古朴中见高雅、细微处见正大!古朴正大高雅是书法之正道,卢力彬先生披荆斩棘、坎坎坷坷已走过几十年,走出了成绩,走出了辉煌,而且越走越宽广。但书路漫漫,人生苦短,要马不卸鞍,人不卸甲,紧握手中的这支大笔,奋力向前,创作出不愧前贤,不愧时代并启发后人的好作品。卢力彬先生,龙飞凤舞、书写天地吧!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8003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

苏ICP备09047781 江苏金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9-2012